24考研杭高院一战上岸/体系方向/双非复试成绩rk1经验贴

24考研杭高院一战上岸/体系方向/双非复试成绩rk1经验贴

zhihu

非常个人, 非常自我意识, 非常不值得全面参考, 非常极端

可以看出来杭高确实不歧视双非(), 毕竟复试分数第一是双非

本来看其它人的经验贴也是拓宽自己复习思路的一种方式, 没有什么人可以代替你自己的复习体验, 仅仅当个材料看就好.

  1. 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你可以质疑我说我说的不真实, 方法论/观点上的分歧希望你保持自己的看法
  2. 我学不来: 我希望你可以获得一些提高自己复习效率的方法
  3. 我要激烈的反对你: 你的时间可以做更加有意义的事情

很抱歉, 没能让安警官大人感到满意(

拟录取名单是公示的, 所以放这应该没什么关系(,
都写经验贴了, 真名暴露就暴露吧. 初试成绩 rk6, 复试成绩 rk1, 总分 rk2.

个人情况

  • 本科杭电

  • 软工专业 绩点10%

  • 龙芯杯团队赛二等奖

  • 第四期一生一芯 B 线通关

  • 美赛M奖+期刊一篇(没啥用)

  • 毕设和项目都和体系结构相关(复试没问)

  • 22408 总分 376

  • 408: 126

  • 数学: 110

  • 英语: 71

  • 政治: 69

备考过程

九月底因为政策原因没了保研资格, 九月半开始准备考研, 但是十月上半个月因为国庆假期摆了两个星期, 所以就考研复习的时间大概就是三个月整. 总而言之, 时间紧迫, 我没办法"正常"的复习, 有背单词的天数就是认真复习的天数:

很多时候学习就是一个大力出奇迹的过程, 有那些方法投机取巧的绕过一些内容不如直接上手做. 就是最直接的方法效率最高. 数学408就做题, 英语就背单词. 这里一点技巧, 那里一点技巧, 我想这舍本逐末了有些. 把所有单词都背了阅读会错的多? 把所有真题都研究明白了基础分数会拿不到? 大多数人复习的程度远远没达到过拟合.

弱者才需要考虑策略博弈, 对自己能力有清晰认识的强者不需要考虑这些有的没的.

GPT拿来复习基础知识还挺好用的, 毕竟有一个可以一直追问下去的途径让人复习非常愉快.

我做什么事情都比较赶, 手上有试卷就想赶快做完, 有题目就想赶快做完. 这并没有给我带来"基础不牢固"的危害, 反而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在后期巩固我自己的基础, 这只是一点个人想法, 我不否定有些人喜欢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个知识点都弄懂, 但是如果将进度拉的过长可能会给自己带来挫败感, 见仁见智了, 找到符合自己性格的复习方式会更好.

如果我从四月开始准备, 那么我就会要求自己在五月的时候做完 660, 背完单词, 六月结束前做完王道 408. 一天两本书一章, 没弄懂也没关系, 重要的是快.后面滚动式复习, 做一些套卷, 理论上来说复习就是这样的.

我不建议把战线拉的过长, ai 方向可以在这段时间做些 lab, 体系方向可以做做一生一芯啥的

数学

做了660+历年真题+张48+李46

平常闲的时候看看武神的每日一题

我觉得我数学复习的并不好, 别学我, 我只是将自己的经历说出来

我是浙江人, 从小数学学的还行, 没有多少参考价值

我想学数学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究竟做了多少题, 错误还是自己犯会记忆更清楚一些, 别人不能代替你自己犯错的过程

没有什么错题本的必要, 把做过的卷子整理好, 错题就在卷子上面, 想复习错题直接看卷子就可以了.

做题/总结/做题/总结…

408

王道+历年真题

没看过什么教科书, 本科计组/os学的也不好, 本科做了一些体系相关的工作, 对考研有微量心态上的帮助, 大概是达到了战略上蔑视, 战术上重视的程度?

王道书+真题拿下分数就有120

408的边界效应及其严重, 往140复习需要把重心放在计网的豆知识上, 时间充裕可以这样做, 我觉得很无聊

最近几年整体408在往软件的方向出, 利好科班.

还是要问问自己, 基础内容掌握的是否扎实? 真题都滚过一遍弄弄清楚了, 分数就不会低

关于如何巩固基础知识, 我想我们需要维护一个"不清楚的知识"的集合, 用思维导图来维护这个集合是再好不过的:

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不同, 我把我的思维导图给你并没有用, 从别人手里拿来一个思维导图也没用. 自己维护自己的知识集合比较好.

不记录已经非常清楚的知识点

强调记录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以此来聚合分散的知识点

只记录不清楚, 但是可以理解的知识点

总而言之, 知识就像图论, 你没有办法绕过一些边和结点到达很远的结点, 总归是 step by step 的过程,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你完成这个 step by step 的过程, 前提是你自己做了这样的工作.

后面复习就是做历年真题, 做完之后看错题的知识点, 然后维护好这个由思维导图表示的集合, 复习的时候就看眼这个思维导图就可以了. 重要的是维护知识这个集合本身

这样比较快.

英语

背单词

我记性不好, 而且从小到大都不太喜欢英语, 这次用不背单词app(不背单词打钱)背了最多的单词. 背单词这种东西还是很看一个感觉的, 考研总共4000词, 每天400词的话十天就可以滚完, 然后就会被复习的单词淹没…

花上半个月时间, 每天背400个新单词, 同时把复习的内容点完, 背的不清晰也没关系, 心情不好单词没看清就点掉也没关系, 400个单词一个都没记住也没关系, 反正app会帮你把你点掉的单词一遍一遍刷上来, 关键是快.

背的快能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刺激, 你只要想象一个星期后自己已经背了大部分的单词表就对背单词这件事抵触会少一些. 背完了之后就只需要专注在复习的单词上就可以了.

试验的时间很短, 哪怕其它事情一点也不做, 就背单词, 我认为按照一天400个单词的量也是足够的

背完之后做题, 很难错. 我背完单词之后做了两年的真题阅读, 总共错了一道, 后面我就没再管真题了. 我花了100买的英语真题解析基本没用(

小作文偏题 拿了3.5分 呃 好好准备吧

政治

考前一个月(实际上只有一周?)突击复习

政治拉不开什么分数, 最差的同学, 数学英语什么的都只有20分, 政治都有51

肖四好好背, 相信肖四

我考试的时候没相信肖四, 因为我觉得肖四的内容不合题目, 结果对答案的时候发现完全就是肖四的内容, 真逆天.

复试

群友对杭高院复试的话题belike:

导致我并不想详细讨论复试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那么我就简要的说一下复试应该如何准备吧!

没什么好准备的

准备一个漂亮的ppt, 就这样吧.

复试回答比较看底力, 我觉得我回答的不是很好, 但是我可能聊天的时候比较放松, 所以面试官对我的印象比较好.

初试之前可以屏蔽考研群, 甚至静心群也没什么必要加, 我在考研期间只有勇哥陪我一起复习, 我在考研过程中其实不太会感到焦虑(说到底焦虑都是比较带来的, 而在考研期间需要比较的只有客观的"复习时间"与"历年分数", 如果你容易感到焦虑, 请分析你的焦虑源.

博客-写在考研结束之后